您好!欢迎来到牛羊肉产业网。

请登录|注册

客服电话:15000821357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际新闻

牛肉价格断崖式下跌,养头牛亏损超千元,为什么不限制牛肉进口?

时间:2024-07-12牛羊肉产业网


       从今年1月份开始,牛肉的价格一直下跌,到4月份已经下跌了5%,全国平均售价在76.36元每公斤,进入5月份,更是跌到了65.12元每公斤。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牛肉进口国,市场占比达到34%。


       观点1:牛肉价格下跌就限制进口?这种逻辑不存在,也不可能。这样的随心所欲,恐怕现在连一个城市的批发市场都做不到。


       今年1月开始,牛肉价格一直下跌,到4月份已经下跌了5%,进入5月份,全国均价跌到了65.12元每公斤。在一些超市,端午节时牛肉售价仅为25元/斤。截止到6月2日,全国市场的牛肉均价为61.61元/公斤,仍然有持续下滑的趋势。 


       事实上,2023年,牛肉全国批发价一路下滑,从2023年1月的77.88元/公斤跌至6月的73.72元/公斤。整体看,一吨牛肉的价格在半年之内便宜了4000多元,创下近三年来的历史新低。消费者和餐饮经营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国内养殖户不高兴了。 


       养殖业,尤其养牛业,一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即使在年头不好的时候,也能保本。而现在,牛肉价格跳水,养殖业也开始大洗牌了。本轮降价,主要是因为供需关系的变化。


       供给端看,生产的牛不断增加,牛存栏和出栏的增大,还有牛肉进口量的增多,都是导致供给过剩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牛肉的进口量明显增多,再加上国内奶价低迷,导致奶牛淘汰加速,进入肉牛市场的产品增多。从去年开始,我国大约有100多万头淘汰的奶牛进入了屠宰场,直接给牛肉的供应量增加了25万吨。 


微信图片_20240712094946.png


       此外,今年第一季度,前4个月的牛肉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万吨,为83万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牛肉进口国,市场占比达到34%,主要来源于巴西、阿根廷、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因为养牛的现代化、规模化及运输费用低廉,造成其肉制品在国内的售价要比活牛牛肉的售价低2.3倍。我国人均牛肉生产量和消费量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所以牛肉的消费量和进口量可能还会提升,肉牛产业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 


       任何养殖业都是循环周期,这很正常,比如养猪和猪肉,一直处于‘’价格上升下跌+养猪数量下跌上升‘’的波浪形周期。或许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肉牛价格才能恢复正常。进口牛肉在品质、口味、部位、价格等方面,给了国内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维持稳定的进口业务,也是我国与各国维持友好关系、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环节。


       观点2:简单来说就是国内牛肉产能过剩,和进口没关系。


       市场供需自觉调节的缺失,正是我们当前农业发展的一大痛点。我们的养殖业仿佛陷入了一种“扶贫怪圈”,一方面,由于各种低息贷款政策的推动,养殖户们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却忽视了市场饱和度的潜在风险。这种由政策驱动的产能扩张,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在无形中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加上经济问题的跌宕起伏,使得消费端需求骤减。


微信图片_20240712094952.png


       在消费萎缩的现实面前,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再来看产能与进口的关系。牛肉产能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从2020年的670万吨激增到2023年的750万吨,国内产能的过剩与进口牛肉的价格竞争,形成内外夹击的市场格局,又如何能够不受影响呢? 


       有人说要限制进口牛肉,我们的进口牛肉大都源自南美洲,这些国家的经济依赖于牛肉等少数几种产品的出口。限制进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同样不利于我们的外贸均衡。 


       如何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打造一套更为精细、弹性的调控机制,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资源配置到政策导向,我们都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与优化,以应对这种断崖式的市场变化。




本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