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牛羊肉产业网。

请登录|注册

客服电话:15000821357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2019年牛业科学大会——中国肉牛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时间:2019-07-04牛羊肉产业网

中国是世界上肉牛品种最多的国家,根据牛品种志的记载,我国共有地方黄牛品种54个。此外,通过引进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与我国地方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肉用(兼用)品种,包括新疆褐牛(1983)、草原红牛(1985)、三河牛(1986)、中国西门塔尔牛(2002)、夏南牛(2007)、延黄牛(2008)、辽育白牛(2009)、蜀宣花牛(2011)和云岭牛(2014)等,这些品种的育成对我国肉牛种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牛肉市场缺口日益增加,肉牛育种在肉牛业中举足轻重。然而,由于肉牛养殖模式复杂、养殖品种多元,在世界范围内,肉牛育种的难度更大、困难更多,肉牛育种长期落后于奶牛育种。


在2019年牛业科学学术研讨会——遗传育种专场上,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汪聪勇先生向参会人员分享了我国肉牛育种现状、当前育种面临的问题以及肉牛育种发展目标及思路这三部分内容。


640.webp.jpg


我国肉牛育种现状


我国的肉牛遗传改良工作已进行了50多年。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种公牛站37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38家,覆盖肉牛品种37个(包括地方品种13个、培育品种8个和引进品种16个),种公牛存栏3396头,育种核心群共13729头。2018年,全国种公牛站存栏肉用采精种公牛共计2364头,共生产冻精2618.9万剂,销售冻精2020.9万剂。

另据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联合会估计,全国每年本交种公牛的需求量约为10万头,年产值超10亿元。2018年,肉用(兼用)西门塔尔公牛存栏占比达60%以上,西门塔尔牛占引进品种冻精生产和销售的比例分别为70.0%和78.4%,西门塔尔牛是我国肉牛养殖和肉牛种业中的主要品种。

在肉牛遗传育种方面,选择指数法、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基因组选择技术等已得到了发展和应用,肉牛生产性能测定和后裔测定正有序开展。2012年农业部颁布的《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实施方案》为近年来的肉牛育种指明了方向,我国肉牛育种工作正围绕着该方案持续开展工作。

目前我国肉牛的繁育体系主要是由种公牛站、核心育种场、商品牛繁育场组成的三级繁育体系,采用开放核心群繁育模式,种畜的评定由政府畜牧推广部门组织行业专家进行登记与鉴定,种畜的推广仍沿袭传统的指标管理,主要适用于区域性的群体改良。

2011年,我国成立了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开展全国肉牛生产数据收集、肉牛遗传评估和结果发布工作,并建立了国家肉牛选择指数(CBI)和兼用牛选择指数(TPI),每年定期发布全国肉用种公牛的遗传评估概要。结合我国肉牛育种现状,陆续成立了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联合会、安格斯牛育种协会等育种联合组织,金博肉牛后裔测定联盟等种公牛后测组织,统一制定选育方案、体型外貌鉴定标准、良种登记和性能记录制度,逐步推进肉牛联合育种,对国内肉牛种业的发展和繁育体系的完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肉牛育种正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肉牛育种工作流程,肉牛育种技术体系已初步建成了包括种牛登记技术体系、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体系、后裔测定技术体系、遗传评估技术体系、肉牛分子育种技术体系、人工授精技术体系等。我国肉牛的本品种选育提高工作正在各品种内不断开展,用于肉用种公牛遗传评估的牛群规模不断增加,从2012年的2617头增加至2018年的4958头,肉牛育种的水平正逐步提高。


640.webp (1).jpg


当前我国肉牛育种的问题


我国肉牛业良种化程度低,良种覆盖率低,个体单产低。目前我国肉牛良种覆盖率仅为45%左右,平均胴体重仅为148千克,与发达国家的350千克相差甚远;个体单产低导致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差,肉牛业的最基础环节-基础母牛养殖受到严重影响,母牛存栏下降,进而制约我国的肉牛业发展。

我国肉牛种业科技落后,品种对外依存度高,供种受制于国外。肉牛业自主品种缺乏,种业优质产能不足,生产效率低下,影响了肉牛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肉牛种业不能满足产业需求,供种受制于国外。除西门塔尔牛外,引进品种几乎不能自主供种,每年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公牛、胚胎和冻精。品种对外依存度高,肉牛育种自主性较差,这不仅限制了我国肉牛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是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因素。

肉牛育种体系不够完善,育种基础薄弱。我国肉牛养殖的品种多元,单个品种核心群规模小,品种内各核心场规模更小且群体较为分散;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健全的全国层面的肉牛联合育种机制,各核心场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商业化育种进程滞后,没有形成肉牛种业的优质优价体制,造成育种工作的持续性不高,肉牛遗传改良的进展缓慢。

目前,肉牛育种中的品种登记、体型外貌鉴定和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工作由各核心场自行开展,育种的原始数据缺乏监督和规范,数据质量较差,后裔测定和遗传评估流程有待规范,造成育种选种的准确性较低。


肉牛育种发展目标及思路


肉牛育种是肉牛养殖的关键环节,也是核心技术环节。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而推动肉牛产业兴旺,种业必须先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持续实施《国家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重点做好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工作,获得完整、可靠的生产性能记录,扩大可用于选种育种的牛群规模,为开展肉牛的遗传改良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对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记录、数据收集、遗传评估等环节的监督和规范,改善数据质量,提高遗传评估的可靠性,加快遗传改良的进展速度。

2.实施肉牛良种联合攻关。积极响应2019中央1号文件,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建立以品种特色为区别的肉牛育种联盟,建立肉牛育种大数据平台,开展区域乃至全国的联合遗传评估,实行联合育种。品种创新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联合育种体系,鼓励整合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力量及资源,构建肉牛分子育种技术平台,相对集中联合攻关。

3.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增加投入,完善种畜场的设施设备,改善育种条件,强化核心育种场的功能和作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格筛选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作为开展肉牛育种和提供优秀种公牛的主体力量。场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新品种选育,不断增强肉牛新品种选育培育能力。推广品种改良技术。




       本文报道来自养牛。

推荐阅读